日期:2008-06-05 閱讀:788
初中文科組 陳小梅 薦
關鍵詞:學困生 心理障礙 成因 對策
(一)、學困生心理障礙的外部原因
1、 家庭因素
(1) 學困生父母自身素質(zhì)較差
據(jù)調(diào)查,學困生的父母一般以農(nóng)民和個體戶居多,因此造成家長對子女教育不得法或根本不教育。他們忙于經(jīng)商或忙于務農(nóng),有的甚至一周只見到子女一次,無瑕教育子女,每當子女學業(yè)出現(xiàn)問題,他們往往采取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如有一學困生一次政治考試得了32分,父母就嚴厲訓斥,甚至拳腳相加,卻不知此時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和鼓勵。由于父母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消極逆反的心理。
(2) 父母的不良興趣對學困生的影響
學生的啟蒙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是由家長的家庭教育來完成的,家長對子女的成長起著引導、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有的學生家長經(jīng)常在家中聚眾賭博,盡管孩子一開始也反對父母這種行為,但由于孩子內(nèi)心較稚嫩,很容易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響,這樣就會使孩子沉迷于父母的愛好,對自己的學習缺乏興趣。
(3) 家庭的離異、殘缺對學生的影響
近幾年常有一些家庭破裂和家庭重組的現(xiàn)象,這使部分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和重 組家庭中。家庭的破裂一方面使部分父母在遭受精神和生活上的打擊后,不能加強對子女的有效教育,忽視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亦缺乏在生活、處事上的言傳身教;另一方面,對一個身心正發(fā)展,學習正進步的學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缺乏父愛和母愛的情況下,自然會產(chǎn)生痛苦、彷徨的心理,也形成一定的自卑心理,正因為這樣,使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走下坡路,使學困生從此一蹶不振。學生趙某是無數(shù)離異家庭子女中的一個,他在父母無心管教的情況下,對學習失去興趣,成績直線下降;同時社會的偏見,使他產(chǎn)生自卑心理,從此不求上進,逐漸成為學困生。
2、 教師的因素
(1) 部分教師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教學中往往只重視學習優(yōu)中等生,忽視甚至會歧視學困生,對那些學習優(yōu)中等生有著很高的期望,而對學困生的期望值普遍較低。在不同期望下產(chǎn)生的教師對不同學生在教學教育態(tài)度上的差異,造成了學習機會的不平等。在課堂上,教師總希望叫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對學困生往往只要求不破壞紀律、不影響別人學習就行。教師對學困生的消極期望影響了他們的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和抱負水平。
(2) 少數(shù)教師對學困生認識上有片面性
有些教師往往只把學習困難生看作被動的教育對象,而不是能動的主體。認為學生的學必須適應教師的教,而不是教去適應學。他們?nèi)狈W困生的深入了解,忽視了學困生的學習潛能。教師對學困生學習難極少歸因到教育教學問題上,而多歸因于學困生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上。例如:當一個學生成績不及格的時候,教師總會主動找這個學生談話,學生總把原因推向客觀。有的教師會這樣想:我一樣教,別的孩子學得好,而你卻不及格。學生必須從自身找原因,才能提高。于是教師就逼著學生學習,下一步就是向家長告狀……。這樣,不但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反而還會增加他對教師及學習的厭惡感。
(3)有些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教學水平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優(yōu)劣。蘇聯(lián)阿莫納什維利認為教學上的以下兩種傾向是使學生在學習上落伍成為學困生的重要原因:一種是教師不顧學生是否弄懂,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顧自己教,他認為這是教師教學上的形式主義;另一種是教師低估學生能力,\'抱著學生走\'把知識嚼碎了喂學生,多次重復同樣的東西,這樣會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3、 同學的因素
由于老師對學生產(chǎn)生的各種歧視,學生對老師便有了一種模仿,他們也疏遠、歧視學困生,不跟他們交流、玩耍,這樣無形中更讓學困生增加了各種不健康的心理。
4、 學校的因素
長期以來,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教材完全按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學的需要來編制,內(nèi)容偏難偏深。學校教學活動主要圍繞升學考試的指揮棒運轉,而極少根據(jù)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對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基本上按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為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必然加劇學生學習上的兩極分化,使一部分學生不斷產(chǎn)生學習困難,成為學習困難生。
二、 解決學困生心理障礙的對策
1、尋找焦慮心理中的“希望點”
有位哲人說過:“沒有不想成功的孩子?!睂W困生考試有過度焦慮的心理,說明他們也想考出好成績。此時,他們比其他學生更需要理解,更渴望幫助。教師應把握住這種心態(tài),給他們以真誠的幫助。譬如在一次正式考試之前,老師可以給學困生輔導一些與考試題目相類似的題目,學困生不懂的再給他們細細講解,直到他們弄懂為止,并且鼓勵他們要對考試充滿信心,既然這些題目會做,那么考試便不成問題。直到考試時,學困生對類似的題目做得便得心應手,越做越有勁,越做越有信心。到最后自己考了一個不錯的成績,從而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感受到老師在考試前對自己的鼓勵與希望,最后得出一個結論:考試沒什么可怕,只要相信自己,就能取得成功。在教學中,我也碰到了這樣的學生,小磊由于平時成績很差,所以形成了考試焦慮的心理。我了解情況后,便主動與他接觸,一段時間下來,我覺得他并不笨,只是到考試時他就會緊張。因此,在考試前一段時間里,我讓他反復地練習與考試內(nèi)容相關的題目,這樣堅持了一個多星期,在考試前我又鼓勵他。終于,小磊不負所望,成績由平時的60多分一下子提高到了80多分,使同學們另眼相看。此后,我又鼓勵他:凡事沒有絕對,只要你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以后,小磊每次測驗成績都有所提高,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收獲,而更重要的是重塑了一個學生的自信。
2、發(fā)揚自卑心理中的“閃光點”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如果你討厭學生,那你的機遇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碧招兄壬舱f過:“你這糊涂的老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笔堑?,實踐證明,學困生也有“閃光點”,所以教師不能一味地冷落學生,應把他們從“自卑的陰影中帶出來”,使他們能夠真正地享受學生應該有的待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更加耐心細致地了解學生,老師要把他們與優(yōu)秀生同樣對待,堅持“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的信念,而且平時要跟他們多接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他們對老師產(chǎn)生一種信任感和親近感,愿意把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話向老師訴說,從而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然后告訴他們,其實你們與優(yōu)秀生一樣,在老師眼里都是優(yōu)秀的學生。老師平時還要多鼓勵少批評,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從而堅定信念,使他們逐漸擺脫“自卑”這一無形的枷鎖,盡情地展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小宇是一個自卑心理很重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差,同學們都不愿與他交往,所以平時很少說話,從來不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說一句話。我了解情況后,便主動與他接觸,一段時間下來,我發(fā)現(xiàn)他畫畫特別好,據(jù)他說以前在校外還得過獎呢。根據(jù)這一點,我就讓全班同學進行一次命題的畫畫比賽。結果小宇的畫以扎實的功底獲得了公認的第一,當全班同學知道那幅畫的作者是小宇后,都大吃一驚,不敢相信。我就借此機會表揚了小宇一番。此后,全班同學對小宇都另眼相看,主動與他交談和請教畫畫,小宇自此之后也開朗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卑,學習成績有所提高,還敢于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
3、挖掘逆反心理中的“相熔點”
學困生學習成績差,經(jīng)常受到人格侮辱,甚至體罰,因此他們內(nèi)心恐懼,敵對情緒的支配使他們產(chǎn)生“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為此,教師首先要改變自身的形象,做到“把微笑帶給他們”,以形成和諧、平等,融合的師生關系,多給他們安慰與關懷,鼓勵他們揚起學習的風帆,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友愛互助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從痛苦中掙脫出來,使他們感到集體和老師的真誠與關心。
消除學生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的,老師除了要改變自身形象,還要尊重學困生。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盡管人的需要千差萬別,但歸納起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可呈現(xiàn)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因此,教師對學困生應要充分了解,平等對待,關心信任,只有動之以情,用教師火一般的熱情去化解他們內(nèi)心的堅冰,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是批評教育,也要注意藝術性,要愛字當頭,如同在藥片上裹一層糖衣,做到藥到病除。
小宏在班中是一個雙差生,老師平時批評他幾句,他便與老師作對起來,上課不認真聽講,每天作業(yè)晚交,辦公室里談話和課外教育老師都嘗試過,但沒有好的成效。我了解情況后,主動與他接觸,幫他找了兩個補習的同學,每天中午與放學后都幫他補習。因為他課上發(fā)言積極,所以我總是叫他,回答正確,就給予表揚,回答錯誤,就給予鼓勵。時間一長,他便感覺到老師的良苦用心,課上紀律也有所好轉。同時,在幫他補習的兩個同學的影響下,他的成績也直線上升。一個多月下來,他便擺脫了雙差生的稱號,以后學習也越來越認真。
4、 正確對待意志缺乏中的“反復點”
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巴斯德說過:告訴你使我成功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從他們的“反復點”中找到他們失敗的根源,從而讓他真正地領悟到這一點。對于偶爾缺乏意志的學生--失敗時,教師不應該訓斥他們,而應該給他們鼓勵,跟他們講道理,只有正視失敗,尋找失敗的根源,以后才能回避這些失敗。除此之外,也可以送上名言警句,如失敗乃成功之母等等。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學困生的意志,在無形中增添了無窮的自信。
5、培植積極上進意識的“自信點”
教師對優(yōu)秀生的期待較大也較強,而對學困生則是很弱甚至沒有期待。期待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的,這種效應主要是”期待著一種可能實現(xiàn)的強烈信心,對方便會應答他的期望的現(xiàn)象”,說明教師的期望對學生有激勵作用。優(yōu)秀生成績一直保持,關健在于教師對他們提高了期望值,給他們鼓勵與動力,而學困生則因為老師沒給他們?nèi)魏喂膭钆c希望,造成他們沒有學習的動力,因此越學越?jīng)]勁,所以成績也不會有所提高。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學困生,只要把他們與優(yōu)秀生一視同仁,多給他們一些期待與信心,使學困生感覺到老師希望自己達到老師心目中的期望水平,如果是這樣,那學困生學習便會更加努力。
參考文獻:
1.《抓住四點轉化后進生》 報刊:《教師報》963期 陜西教育報刊社 2001 10.3
2.《部分測試題及其評價》 書刊:《創(chuàng)新學生個性心理健康測評新概念》 內(nèi)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
3.《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江蘇教育出版社
4.《皮格馬力翁效應》 書刊:《中等師范學校教科書心理學教程》第三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5.《初中學習困難生教育研究報告》 書刊:《學校教育科研全書》九洲圖書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
下一篇:語文教學的“激趣”手段